第二卷 半分山水半分缘 024 别有隐情(1/2)

秋仪之轻叹口吻道:“说起来在下同先生也是一样的脾性,最分歧适在朝中做官的。可我义父皇上却不舍得让我平民终老,便赐了我伯爵身份和知县官位,所谓‘中隐’起来,这才有缘同林先生在此相见呢!”

林叔冷闻言,还在回味之中,一旁坐着的吴若非却已是把持不住,起身跪倒在地,仰天长叹道:“爹爹,妈妈,女儿终有出头之日了!”说罢,两行热泪已顺着她面庞完善的曲线流了下来。

林叔冷见状,赶忙走到吴若非身边,取出手帕,亲身为她拭泪,又在耳边喃喃安慰。

秋仪之见他二人正有数不清的话要说,不愿在旁边搅扰,便硬拖着尉迟霁明离开酒席,到一旁赏景。

林叔冷和吴若非两人说了好一会儿话,这才又邀请秋仪之、尉迟霁明两人进席。

只听林叔冷说道:“大人能帮若非了却这样一段心愿,便是我林叔冷莫大的恩人。今后若有林某若有什么能帮到大人的,大人只管吩咐,我便是万逝世也无认为报啊!”

秋仪之却摆摆手,笑道:“我这边都是些小事,能有什么可以劳烦到林先生的?”

他夹了一口菜,忽然想起自己县里头,还积存着一桩“十三命奇案”没有了结,立即愁上眉头,艰巨地将美味佳肴吞下,这才说道:“要说难事,我这边倒还真有一件,不知先生能否为我指导迷津?”

“但说无妨,林某才疏学浅,只求能为大人帮点小忙,就心满足足了。”林叔冷答到。

于是秋仪之便将这桩奇案的经过具体道出——从他初到山阴县便接下诉状;又夜半拿获意图杀人灭口的原知县李慎实;按图索骥,冒了极大风险赴“了尘宫”擒拿妙真居士;又在“了尘宫”中创造十二具陈尸;一直讲到妙真对修道杀人之事供认不讳——原想着案子办到这里,也算是人赃俱获、严丝合缝了,却没想到居然在送交州道衙门审核的时候,卡在蔡敏和殷承良两人手里,至今迟迟不能断案。

林叔冷极认真地听秋仪之把话说完,方蹙眉道:“本来事情出在这‘了尘宫’中,那就难怪大人办不下这件案子了。”

“嗯?”秋仪之怀疑道,“我看这‘了尘宫’平平无奇,似乎也没什么了不起的,先生为何能出此言呢?”

林叔冷呷了口酒,面无表情地说道:“大人可别小瞧了这处道宫,这里头的是非曲直,可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尽的。”

林叔冷这样卖关子,立即将秋仪之的好奇心调动起来。

只见秋仪之敬了林叔冷一杯酒,态度极为诚恳地说道:“此事不仅关乎这十三桩人命的冤屈,更连累到朝廷在江南道的威信。因此还请先生知无不言,也算是为我义父分忧了,为我山阴一县百姓造福了!”

林叔冷点点头,说道:“大人初来乍到,又是光明正大之人,也难怪不知道这里头那些龌蹉事情了。我虽孑然世外,却也不免同江南文坛官场有些应酬,这才对此事略知一二,且听林某为大人细细道来——”

本来这事,要从先帝郑雍那边讲起。

郑雍晚年怠政,痴迷于修道羽化之术。于是言传身教,各地修道之风便也随之大盛。江南乃是物华天宝之地,自然不甘人后,这处“了尘宫”便是一处修道的所在。

蓝本“了尘宫”中不过只有一个老道姑主持,平时里受些香火捐赠之类的,也没什么稀奇的。然而自十年前,不知从何处来了个“妙真居士”,认那老道姑做徒弟之后不久,老道姑便飞升了,这处“了尘宫”也就成了妙真的道场。

林叔冷边吃边说:“据说这妙真有驻颜秘术,初来‘了尘宫’时已是二十多岁,今年已经将近四十,容貌却依旧同少女一般。因此江南道各处达官权贵,无不趋之若鹜。”

秋仪之听得极为仔细,听他说到这里,便似有所悟道:“在下也曾同这‘妙真居士’见过几面,见她容貌不失俏丽,却是说不出的奇怪,本来本相却是如此。也难怪这‘了尘宫’修建得别有景象,本来竟是用江南道各级官吏的银子砸出来的!”

林叔冷点头道:“大人说的没错。又可否知道这妙真居士,又是用何种手段保持容颜不老的呢?”

秋仪之斟字酌句道:“我也曾问过她,据说用的是道家滋阴补阳之法,也不知真假。”

“什么叫滋阴补阳之法?”一旁的尉迟霁明立即插嘴道。

“对啊,对啊,什么叫滋阴补阳之法?”就连自持如吴若非也轻声附和。

林叔严冷笑一声,说道:“你们女子的心思全在这上头了。秋大人说得实在已是十分温雅了。说到底,不过是用了道家的所谓‘房中术’,同男子交媾之时,尽取男子元阳而闭锁元阴外泄,实实在在是个损人利己之法。”

林叔冷说得虽不露骨,却也让席中两个女子脸上泛起一片红晕来。

于是他持续说道:“女子之美,讲究‘净水出芙蓉、自然往雕饰’,这样逆天而行,不仅谈不上一个‘美’字,更有损阴鸷。这妙真居士不就被秋大人抓起来,眼看就要遭到灭顶之灾了吗?”

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