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050 总退却(1/2)

这话说得虽有些迟,却也让孙浩不无激动,赶忙起身作揖道:“二王子这话叫末将如何遭遇?现在我们同仇敌忾,只有力争领全军安然回撤,待积蓄气力之后,再同敌军力战雪恨,才是正途……”

郑谕用力点点头,答复道:“老将军这是至理名言。可是全军而撤退未必是件简略的事。我们现在若要离开此处前往金陵,前面有秋仪之这小贼的袭扰切断,身后又怕尚有万人之众的守城兵士杀出城外追击我们,真是首尾难顾啊!”

孙浩思索了一下,说道:“这事情固然难办,却也不是全无措施。记得岭南王爷当年初进岭南道,攻打不服朝廷教化的蛮夷山寨,也曾碰到这样偶有小败的情况,记得当时王爷是这样做的……”

第二天,山阴县下逝世气沉沉的围城大营忽然骚动起来。蓝本将小小县城四面围困的兵士,陆陆续续集中起来,在城东北角集合,营中又取出全部存粮,让军士们饱餐一顿。

守城的张齐居高临下,早已发觉城下岭南军的异动,料想他们如此大张旗鼓大,必定会发动大的攻势,说不定要全军攻打山阴县城。于是他便赶紧传令下往,要所有城中守军全部集中在城东北敌军凑集的方向,务必要抵挡住敌军这次全力攻击。

果不其然,城下的岭南军吃饱喝足之后,立即结队从东北方向攻打山阴县城,声势之大、攻势之强,远远超出之前的任何一次攻击。

张齐丝尽不敢怠慢,尽不吝惜地将早已经筹备妥当的滚石、檑木等物投掷下往,使出浑身解数也要拦阻敌手的攻击。

城下的岭南军也是鼓足了劲,就连主将郑谕也亲冒矢石,在城下督战,摆出了一副志在必取的态势。

远在县城之外深山之中的秋仪之也被这样宏大的声势惊动了,忙点齐十八员亲兵护卫,登上一处面对县城的哨所纵目远眺,果然看见岭南军攻势甚急,山阴县城已是岌岌可危。

秋仪之有些吃惊,赶忙叫过“黑颈蛤蟆”道:“传令给赵成孝和伍常锡,叫他们立即整理部队,我要往解山阴县城之围!”

“黑颈蛤蟆”听了军令,还未答应下来,便听身边有人说道:“且慢!大人你这命令下得可不对。”

秋仪之在本方军中一向是一言九鼎,领军作战又是胜极多、败极少,因此军中从没有敢当众驳斥秋仪之军令之人,就连“黑颈蛤蟆”也好奇地探出脑袋,看看刚才到底是谁敢大放厥词。

然而“黑颈蛤蟆”看见说话之人时候,立即就服气了——说话之人,不是别人正是秋仪之礼聘下的谋士林叔冷,只听他笑盈盈说道:“大人的心情,林某明确,可现在确实还不到发兵的时候。”

秋仪之睨了林叔冷一眼,说道:“眼看县城就要被攻打下来了,若我等还不赶往救济,那被郑谕攻破城池虽是小事、损兵折将也没什么,可怜那满城的百姓,就要遭遇敌军荼毒了。而且现在敌军全部注意力都在攻城上头,只要我手下这几百人在他们背后一阵冲杀,就必定能够搅乱敌军阵型,城里守军再反攻出来,便可大获全胜!”

秋仪之一口吻说了一长串的话,最后却还不忘补充一句:“当初出城时候,不也是这样打算的么?”

林叔冷却笑道:“大人这就太高看郑谕了。依林某来看,攻下山阴县城之事,郑谕能不能做到尚在其次,怕是他自己都未必能有这份自负呢!”

秋仪之是个聪慧人,战场之上又向来爱好斗智不斗勇,因此林叔冷寥寥几句话,便让他茅塞顿开,问道:“林先生的意思是,郑谕现在攻击山阴县城为假,实在是在筹备全面撤退吗?”

林叔冷笑着点头道:“大人果然聪慧。敌军攻势虽大,我看却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。大人只要看看,城墙上面攀附的兵丁虽多,却还没有能够登上城墙的。总攻之下,只有人人用命、争相前进、奋勇杀敌的,哪里会有这种畏首畏尾、患得患失的道理?”

秋仪之听了林叔冷的话,再看看远处城墙上敌军的攻势,顿时显得异常缓慢迟疑,显然是众军知道撤退在即,因此不敢用出全力所故。

见到这番场面,秋仪之心中却想:看来郑谕果然就是筹备虚晃一枪然后全军撤退,这出戏演得固然高深,却偏偏碰到体察人心通幽进微的“半松先生”林叔冷,便只能穿帮露馅了。在敌军退意已定之时,自己这数百人攻击敌军身后,只会让他们加速撤退,根本没有措施阻截,只有在山间小路选择紧要地形将敌军退路彻底截断,才是正途。

想通了这点,秋仪之转眼之前的紧张和不安早已被他甩到脑后,对还在原地等候命令的“黑颈蛤蟆”说道:“你还下往知会赵成孝、伍常锡一声,让兄弟们吃饱喝足,半个时辰之内集结队伍,有仗要打了。”

“黑颈蛤蟆”这些日子代替王老五传令,已学习了不少作战的门道,嬉笑着问秋仪之:“大人,莫不是对头要跑?我们可要好好打他一下,多抢些金银粮草啊!”

秋仪之正在兴头上,听他这话也不动气,同样笑道:“说得不错,没想到你小子也学乖了。不过这次我们抢的不是钱粮,而是一个大活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