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093 出征大典(1/2)

郑荣也曾是一员战将,最重视兵士身上这股子凶狠劲头,听了施良芝的建议,想都没想便批准下来,又大笔一挥,责令兵部立即挑选最好的盔甲、战马、弓弩,将秋仪之所部损坏的设备统统调换了,又从大内调出两百多口上号的倭刀,同一配备给他们。

所谓“佛靠金装、人靠衣装”,有了这些设备,秋仪之手下这些精锐之师,显得更加英气逼人,走在队伍最前头,震慑得两旁围观之人,连大气都不敢长出一口。

有了这群骄兵悍将的威仪,他们身后那些衣着华丽的御林仪仗便失色了不少,例行公事一般手持各式礼乐兵器,努力昂开端、挺起胸,跟在秋仪之所部身后举动。

仪仗再后边,就是天子的御辇了。

不过郑荣为了凸显自己乃是一名马上取天下的神武天子,却特地舍往御辇不坐,而是选了一匹纯白的汗血宝马,披挂上金甲、金袍,戴上金龙盔,威风凛凛地纵马前行。

实在郑荣这几日军务、政务极为繁忙,一天睡不足两个时辰,又逢冬春交界之季,郑荣疲惫劳累之下受不了激烈的气象冷热变更,临出征之前却染上了病,身上一阵冷、一阵热,异常难受。经太医院太医会诊,却是风冷,病虽不重,却也要安心静养一段时日才干痊愈,否则便是日日腰酸背痛、手脚无力。

然而良辰吉时乃是天定,就算是天子也不能逆天而行,郑荣只能委曲打起精力,假装一切无恙的样子,意气风发地骑在马上,缓步向前。

郑荣生来形象威武,又是弓马娴熟、颇通武艺,因此不明其中缘由的百姓倒也看不出什么异样来,就是感到能有这样一位贤明神武的天子亲征南下,那岭南王的叛乱转眼之间就将平定。

然而知情的丞相钟离匡和几位皇子,却都捏了一把汗,直到郑荣在无数御林军的簇拥护卫之下,安然走完整条皇城大街,通过平昌门离开京城洛阳并坐上空置的御辇之后,众人才放下心来。

御辇之后,却随着十八辆装饰华丽的马车。

这些马车用纯色的四匹玄色骏马牵拉,除驾车的车夫之外,各有两名骑马武士护卫。这些马车原是专门用来给天子手下的文臣谋士乘坐的。

然而本日这十八辆马车却空载了十七辆,只有一辆里头坐了人,而此人正是郑荣南下要讨伐的对象——岭南王郑贵。

为郑贵一人,费尽心力使出这样的疑兵之计倒也并非多此一举:一则岭南王本人固然被擒获,可岭南王府数十万兵马尚在;二则岭南王乃是一时不慎才被秋仪之捉住的,算不得光明正大,只有一本正经举办了献俘仪式之后,才算能将平定岭南军的消息昭告天下;三则朝廷中枢及禁军主力都已南下,而将岭南王郑贵留在空落落的一座京城里头,也未必能让人放心。

有了这种种理由,郑荣终于决定将他这位不听话的弟弟带在身边,又怕岭南王府的间谍或是天尊教的余孽,乘出征大典混乱之机图谋不轨。因此他才特地安排同时出动十八辆马车,让外人猜不透岭南王到底在哪辆车上,而真的装载了郑贵的车,则由尉迟良鸿、尉迟霁明父女两人乔装成兵士护卫,确保万无一失。

这样周密安排之下,郑荣终于完成了出征仪式,带领着精锐士卒,一路向南,沿着已经加紧整修睦了的官道,向长江边举动。

一路之上,又不断汇进从各地挑选征召的精锐兵士,待来到长江边上时候,郑荣麾下已有了二十多万兵力,足可以一举扫平同在江南道的岭南军主力了。

长江北岸的防务,均由将军张龙安排指挥。

张龙乃是郑荣的贴身侍卫出身,早就得到天子御驾亲征的消息,不敢有丝毫怠慢,早好几天便在江边广阔地位立起了宏大的帐殿行辕,又派重兵将行辕守护了个水泄不通,专等天子驾临。

天子郑荣见张龙筹备得一丝不苟,心复兴奋,便说道:“张龙,你倒是好耐心。朕是要南渡长江的,你这行辕筹备得这样精巧,朕也住不了几天,岂不糟践?”

张龙随即倒头拜道:“皇上这么想,乃是体谅末将;末将要是这么做了,就是对皇上的不恭敬了。皇上能在我这边住上一天半天,就是给我张龙天大的面子了,末将岂敢不努力巴结?”

“好!”郑荣赞美道,“不愧是幽燕王府出来的老人,这样做法正合朕意。你既然有心,朕也不驳了你的面子,就在这行辕当中多住几天好了。”

说罢,郑荣便令旗一挥,住进了行辕。

自郑荣下诏书将皇宗子郑鑫、皇次子郑森从前线调到自己身边之后,行军事务便由郑森全权负责、而天子护卫则是郑鑫的职责。

皇宗子郑鑫是憋着想要当天子的人,此次皇上御驾亲征,他虽没捞到监国的重任,心中不免有些失落,不过昼夜守候在天子眼前的机会,也不是能轻易放弃了的。

因此他一路之上谨小慎微,唯恐哪里出了纰漏惹了天子不兴奋,更将关防整饬得滴水不漏。本日一到张龙的行辕,便将全部守卫用禁军调换下来,又重新在各处要道设下关卡,只要不是尽对信任之人,尽不能靠近帐殿半步。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